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这句话说的啥意思?
俗语作为人们传递经验的一种普遍方式,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古时候,俗语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果一年的清明出现在农历二月,那么播种庄稼时就应该尽量在清明之后一段时间,相反,如果清明出现在三月,那么就要在清明前完成工作。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还是跟天气的变化有关,众所周知,古时候没有能够调节温度或是光照的农业技术,那么人们种庄稼就要随时关注当年的天气。
清明若是在农历二月,那这时候的天气通常还没有回暖,就算有点温暖的苗头,也会很快被冷空气压下去,
也就是说,明明看着天气是暖和了,但气温却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有所下降,有时候甚至是大幅度的下降,让人防不胜防。
“倒春寒”现象的发生,不仅会使得人们患上各类流行性疾病,对作物来说,打击也是致命的,骤冷的气温会让作物出现烂秧和死苗的状况,降低来年的产量。
那么清明要是出现在农历三月,情况就恰恰相反,这时候出现“倒春寒”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气温开始回升,而且在未来,回升的幅度会越来越大,人们也会迎来充足的降水。
这个时候如果偷懒不播种,就会使种子错过最好的发芽时机,结果就是别人的庄稼都在合适的温度和完美的光照下长势喜人,但你的庄稼却因为播种得晚而跟不上大部队的发展。
在古时候,庄稼的长势决定着来年能不能吃饱饭,偷懒的人就会饿肚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此人们都会赶紧在三月清明前后将种子种下去,耐心照顾,期盼来年有好收成。
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令人敬佩的,特别是他们能够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生活规律总结成经验从而传给下一代,虽然生活总在变化,他们的经验之谈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代人,但是这种在实践中摸索的精神,这种造福后辈的想法,是值得传承和学习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 ·中国公民在中非遇袭致9死2伤中方回应
- ·俗语:“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莫在后”
- ·北京景山公园新展亮相京味儿书画再现市井
- ·国足1-5败泰国或调查重启大鱼浮现名记回
- ·鈥滈潪鈥濆瓧鐨?绉嶅启娉曪紝琛屼功鍐欐
- ·非遗文化的休闲意义
- ·“非遗云课堂”让非遗技艺走近学生
- ·非遗保护应保护什么和不保护什么?
- ·千亿景林最新发声:五方面变化看A股和港
- ·3月24日将上演月掩金星天象错过可能要再
- ·五的解释五的意思汉典“五”字的基本解释
- ·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引
- ·24小时内美舰2度闯入我领海国防部严厉警
- ·为什么以社会现实为原型翻拍的影视剧这么
- ·5男1女中学生集体拍摄大尺度?“多人运动
- ·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